拒絕做仙女系列
題二:一行禪師怎麼吃
一行禪師提倡的理念是正念和當下,正念飲食也就是專注整個用餐的過程,讓食物滋養身體,甚至滋養地球。平常我們一天食用三餐,甚至四餐,所以每一天也有練習正念飲食的機會。這篇文章,摘錄一行禪師的著作:怎麼吃,讓我們簡易地,每天都練習正念飲食,以用餐的方式來修行。
第二集:一行禪師 怎麼吃
「怎麼吃」是一行禪師的「怎麼」系列其中一本書,這個系列的作品,包括「怎麼坐」、「怎麼愛」、「怎麼鬆」、「怎麼走」、「怎麼吃」,共有五本。
上一集,我在直播中談關於「拒絕做仙女」,拒絕做仙女的重點是要「接地」(Grounding),接地的關鍵也就是「活有當下」。可能很多人覺得「活在當下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。究竟如何「活在當下」呢?我想起了這系列的書,我喜歡吃,所以選了這本「怎麼吃」,跟大家一起分享。
一行禪師的理念歸納為兩件事「Here」及「Now」,即「這裡」和「現在」,亦是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 和「當下」,他鼓勵大家要活在當下。今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進食。
何謂正念的飲食 (Mindful Eating) 呢?
今天的直播節目並無冥想練習,因為當大家聽了「怎麼吃」後,其實已經是一個冥想。吃東西都是一個冥想、一個靜心,所以跟大家分享一個正念飲食的時候,同時正在進行一場冥想練習。
「怎麼吃」這本書的第一頁,寫著「Smile, Please」。大家記著要笑,要有笑容;一有笑容,生命便會變得愉快。不一定是狂喜,但卻一定是愉快的。所以記著,Smile, Please。
這本書一兩頁便講及一個概念,例如這裡的「飲食筆記」。我跟大家分享當中幾個重點。
首先甚麼是正念飲食。正念,就要專注於日常的活動,「不單是走路,坐著、工作,吃東西或其他,全部都帶著正念觀察來進行。吃東西時,知道自己在吃東西;開門時,知道自己在開門;心與行動同在。擺一片水果送入口中時,只要一點點正念,就能覺知『我正在擺一片蘋果在嘴裡』。」這便是正念,可以讓你每一件事都是有意識去做,知道自己在做甚麼。
「身,不需要跑到甚麼地方、其他地方;如果一邊嘴嚼,一邊想著工作,就不是以正念進食。把專注力放在蘋果上,才叫做『提起正念』,這時再深入觀看,剎那間看到蘋果種子、美麗的果園、晴朗的天空、農夫、採摘蘋果的工人等等。一棵蘋果,得來不易啊!」
專注就是「正念飲食」最主要的概念。
甚麼是「慢下來」?
「慢下來」對於香港人的節奏來說,像有點困難,在茶餐廳用餐,二十分鐘左右便完成,怎可能慢下來呢?一行禪師說:「能夠慢下來好好品嘗食物,就增加了生命的厚道。」記著,我們的生命,我們不是要生命的「長度」,不是要有多長壽,而是要追求「厚度」,到底生命有多精彩呢?正念飲食,讓我們好好的去品嚐食物,享受進食的過程,也能增加生命的「厚度」。
「我喜歡靜靜坐著吃飯,享受每一口食物,同時覺知周圍群眾的存在,察覺到食物背後的辛勞和愛心。這麼用餐時,我不止身體受滋養,心靈也得到滋養。我用餐的方式會影響一整天做的其他事。進行禪修的時候,就跟坐禪和行禪的一刻一樣重要,用餐是接受大地供養的機會,如果心不在焉就沒辦法從中受益。」
「吃飯時,我喜歡唸以下的契頌:『在時空的寺院裡,嘴嚼就跟呼吸一樣充滿韻律,傳承所有祖先的生命,為子孫開展一條上行之路。我們可以利用吃飯時刻滋養上一代傳下來的最佳事物,同時把最珍貴的部份承傳給下一代。 』」
當我們停下來慢慢品嚐食物、享受每一餐時,不單是滋養自己,亦同時滋養上一代和下一代。原來只要簡單地吃東西,已經對自己和其他人都很有貢獻。
你知道自己在嘴嚼食物還是煩惱呢?
「我們吃東西時,有時想的不是食物,而是過去或末來,或者在煩惱憂慮上不停打轉,因此不要想著生意、辦公室,或現在沒發生的事情。別嘴嚼心中的煩惱、恐懼和憤怒。如果你反芻的是計劃和焦慮,就很難對每一口食物心懷感激。只要嘴嚼食物就好。」
我們吃東西時,必須要嘴嚼,而在嘴嚼時,要知道自己嘴嚼的是甚麼食物。例如你在吃菜芯,那你要想著自己正在嘴嚼一條菜芯,而不是邊吃邊想著自己今天遇過甚麼事情、明天要做甚麼、將來又要怎樣。正念飲食,專注當下,專注吃食物的過程。記著:嘴嚼食物而不是煩惱。不要將你的煩惱、憂慮、憤怒,跟食物一起吞進肚內,這對你身體或其他並沒有任何幫助的。
我在地球或者地球是我們?
「我們的食物來自這座美麗的星球,地球就在我們身內。在每一口食物裡,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,在我們飲用及流過全身的水份。我們要以身為地球的一員為樂,吃東西時,要能讓自己察覺每一口食物都在深化自己和地球的連結。」
上一集我提及過,身為地球人,卻不喜歡做地球人,為甚麼呢?原因可能很多,例如曾遇過很多不幸事情,或者不喜歡這個世界、不喜歡身邊的人、不喜歡身邊發生的事;引致你不喜歡做地球人,很希望可以逃避,很希望脫離這個環境或現實。
然而,你正身處這個地球之內,而你吃的東西、做的事情,全部都在地球發生的,為甚麼你不愛她呢?為甚麼你不愛自己呢?為甚麼你不愛做一個地球人呢?再回想一下,我們吃的東西,都是大地母親的產物; 當你進食的時候,其實就是在進食大地母親的能量,大地也就在我們身體之內。
有一些人會問:「有很多食物,都是不好的。有很多農藥、有基因改造⋯⋯我如何感恩?如何很開心地進食?」這種想法,是出於恐懼的,這並無令事情解決,反而進食時,賦予食物更多恐懼,所以,我們吃東西時,更需要感恩,讓食物的能量轉化。
我們永遠都是有選擇的,我們可以選擇吃一個蘋果、一個橙,或是一包薯片,這些都是你的選擇。既然已經選擇了、進食了,便要感恩,無論食物本身有沒有營養價值,還有垃圾食物。你進食時或進食後,食物有沒有為你帶來滋養呢?那就看你的心情和想法。如果你帶著一個不快樂、批判、指責的心情去吃一包薯片,那麼,究竟你也同時吃了這些情緒;你也可以在進食時,感到快樂、輕鬆、感恩的心,那一切都出於你的選擇。
這篇文章就是說「地球就是我們」。我們本身就是地球的一部份,只不過我們每位有自己的肉身、分裂了出來,其實我們都是一體、都是地球,所以請你好好珍惜這個地球、珍惜你的食物。記著每一餐進食時,都要感恩我們進食的東西。無論這些東西是好與壞,凡事感恩。
書中最後一句還寫著:「當我們覺察到每一口食物都能夠深化自己與地球的連結。」這個是很重要的,原來我們進食,是可以和大地母親連繫的,即是等同在進行「接地」的練習,所以我們以後進食時,便要想著「我現在和大地母親連繫」,我現在「接地」,不做仙女,這都可以幫助Grounding。
用餐時止語
這本書還建議在進食時不說話,「有時候可以練習用餐時不說話,方便體會正念進食的滋味。這時我們把心念放在呼吸上、食物上,也覺知周圍一同用餐的人,這樣就能全然處於當下。」這是一行禪師建議進食時不語、止語。
其實不論是進食或是做其他事情,每當我們說話,我們的心神就不是在當下。
例如我在上課時,教學生頌缽,學生一邊敲、一邊發問:「老師要敲幾耐?怎樣才算完成?這樣敲可以嗎⋯⋯」其實你不停地發問,你已經不在當下。我建議大家,若果大家專注去做一件事情時,我們盡量不要說話,因為我們一說話,你的心神就飄走了,你就不在當下。況且我們很多時候想的事情都是未發生的,都是擔憂比較多。我們要專注做一件事,才是當下,亦是一種靜心,是一種「活動靜心」。
正如我教曼陀羅畫班時,這個繪畫過程都是一項靜心活動。讓你跟自己連繫連結,跟自己溝通。吃飯都是一樣,如果我們不停說話,不停思考、上網、玩手機,你的心神便飄走了、不在當下,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吃甚麼,好味與否都不知道;所以我們進食時,應該盡量不要說話、不會思考,只專注在食物上。
可能你會覺得很困難,跟朋友吃一頓餐如何不說話呢?跟朋友吃飯,真的不能談話嗎?這裡有一篇文章說到,你跟朋友吃飯時,以正念交談。「我不建議每一餐都是止語的,我覺得交談是維繫感情的一個好方式,但你要懂得區別不同種類的交談。有一些主題會令到大家不和的,例如是講人家的壞話。如果用餐時間說是非,用心準備食物便失去價值。」如果你進食時,不停說別人的是非,食物便失去價值,浪費了食物。
談論的話題,應該是能夠增加對食物的覺察,幫助大家體會相處的感覺,那才是滋養快樂。你們交談的話題應該是甚麼呢?盡量都集中在食物上,例如是如何烹調?如何感恩我們的食物?這些都是正念,令食物更加得到滋養,而當你進食之後,會更加快樂。
除了避免討論是非的話題外,也避免討論破壞了週遭的人和食物的覺察的事,亦別說「這碟太難吃了!」類似這類說話,因為這些說話,並無法把食物、用餐時間轉化成更好的體驗。又例如我們在進食時,令我們回想起某些經歷,我們說出了這個經歷;其實就算說了出來,都是沒有好處的。所以我們還是應該專注當下,感覺一下自己的說話,對自己的食物、對這一餐有否幫助。
「如果有人沒有用心去品嚐枱面的美食,只是想著其他東西,例如想著在工作上遇到困難、朋友之間的衝突,那就表示他離開了當下,而失去了枱上的美食,你可以協助他專注枱面上的食物。」換句話說,如果你察覺到你同枱吃飯的人沒有在當下,可能是飄走了,說了其他說話,我們便要將他帶回來枱面的美食上,不要讓他牽引你去到其他地方。我們盡量希望可以用正念去交談,而這個正念亦應該集中在枱面的美食。
飲食觀想
在用餐前,我們可以觀想或想像一下,食物可以帶給我們多快樂。「我們亦可以用心觀照食物,令食物變得真實。」「食物之所以出現在桌上,其實是經由很多人、動物、植物、礦物,以及眾生的因緣條件去共同成就。我們藉著食物體會自己、大地,以及眾生的連結,在餐前觀想,是可以提醒自己曾經下定決心,要用適當的飯食方法去維護自己和地球的健康和幸福。」
意思就是:在我們未進食前,例如是在我們準備食物時,或是在餐廳中等待送餐時,我們都可以去觀想這份食物準備帶給我多少快樂呢?我們又可以想一想,其實這一餐飯,是由很多人去幫手造就出來的。有廚師、有買餸的人、還有種植的人;如果你是食肉的話,你可能會想到動物為你而犧牲,還有飼養牠的人;還有一些大地的產物,例如我們種一棵菜,或飼養動物時,有很多大地產物去滋養牠,我們才可以吃得到。所以我們在進食前,都可以觀想一下,去感恩眾生的結緣才能出一餐飯。
書中亦有提及,有時我們吃飯要排隊、要等待;就算是在家中用膳,不是我們自己去烹煮的話,我們在等食。在這個等候時間裡,我們都需要感恩,我們要懷著快樂的心情去等。等待都是一個過程,盡量要去正念,去想一些快樂的事情,而不是去埋怨、埋怨為何要等這麼久、埋怨為何要排隊。相反,我們應該想像:我的食物一定很美味的、我一會進食時一定是很開心快樂的,我們去做這樣的觀想。
食存六觀
書中亦提及「食存五觀」、「食存六觀」,即是食物有甚麼觀想方法,這個很不錯,簡單又容易明白。
「給年輕人的食存六觀」,「一家人吃飯體驗以正念食飯的快樂,是一種幸福。食存六觀是特別為年輕人而寫的,但其實任何人都可以信奉,並無信仰或年齡限制。
第一:這份食物是大地、天空、雨水、陽光、宇宙給我的禮物。
第二:我們感謝生產食物的人,尤其是農夫、市場上的商販,以及廚師。
第三:我們進食時,食多少,便夾多少。
第四:我們要細心嘴嚼和慢慢地吞,這才能夠享受食物。
第五:這份食物帶給我能量,以便練習更有愛心及更善解人意。
第六:我們吃這份食物是為了健康快樂,還有像家人一樣相親相愛。
這是「食存六觀」,如果在每一餐都能做到這六點,相信不單你會健康,你身邊的人和地球都會健康,亦會快樂。我們在進食時做到這六點,就可以在當下。
解困之道
「我知道大地是我的母親,是偉大的生命,我誓願保護大地,大地亦保護我。我們在練習正念飯食時,不單是療癒自己及家人和好朋友,其實亦是為了幫助世界解脫困境。為了維持身心及大地的健康,不會讓自己和其他人做成痛苦,我要意識到我要吃甚麼和不吃甚麼。正念飲食是脫困之道,不單止脫離人的困境,亦可以脫離戰爭、貧窮及氣候危機。地球現正需要我們以正念去攝取食物,人類才可以有繼續存活和蓬勃發展的希望。」
當我們正念飲食時,我們便可以救地球。大家盡量嘗試每一餐飯,或每日有一餐飯以正念飲食,專注在食物上、當下,無需想過去,也不用去想將來。慢慢嘴嚼食物才吞下,你便會更健康。
無論你吃甚麼,你都要專注,這就是一行禪師所說的正念飲食。
==========
摘錄:怎麼吃 (作者: 一行禪師,出版社:大塊文化)
文摘-拒絕做仙女直播第一集 2020年8月5日 講者:Samantha Yu
筆錄:Pam Yeung 撰文:Samantha Yu (尊重知識產權:如欲轉載,請列明出處,感謝!)
==========

0 comments on “題二:一行禪師怎麼吃”